鋼化玻璃的自爆是影響其安全性能的主要原因,鋼化玻璃內部的非玻璃體物質(如硫化鎳)微粒會導致鋼化玻璃自爆,這種物質由生產玻璃的原材料中的雜質帶入玻璃。有一些硫化鎳微粒經過一段時間它的晶體結構從α狀態轉變到β狀態,在這個轉變過程中,硫化鎳微粒的體積產生較大程度的膨脹。這個體積膨脹過程形成鋼化玻璃強大的內應力,造成鋼化玻璃自爆。
鋼化玻璃因為自身優越的性能使得其在現代建筑中被大規模的使用,其自爆的特性一直困擾著整個行業。目前大多數企業將鋼化玻璃的自爆率控制在1.5‰以內,經過該均質爐設備處理過后的鋼化玻璃自爆率下降至不到萬分之一,因此該設備可以較大幅度的提升鋼化玻璃的安全性能,使用前景廣闊。
鋼化玻璃工藝原理
鋼化玻璃均質爐是間接鋼化玻璃安全性的裝置,在玻璃完成鋼化后進入均質爐,通過均質爐的高溫加熱原理,進行引爆測試和消除殘余的硫化鎳,將存在“自爆”隱患即玻璃內應力不均的的鋼化玻璃在測試過程中提前引爆,從而避免了鋼化玻璃安裝后再次發生“自爆”,經過均質后的鋼化玻璃合格率將大大提升,從而提高了建筑物鋼化玻璃的安全可靠性。
鋼化玻璃內部的硫化鎳作為非玻璃體物質微粒一直存在玻璃中,是導致鋼化玻璃自爆的最主要因素,硫化鎳由生產玻璃的原材料(石英砂、硅石粉等)中的雜質帶入玻璃。一些硫化鎳微粒經過一段時間它的晶體結構從α狀態轉變到β狀態,在這個轉變過程中,硫化鎳微粒的體積產生大幅度的膨脹。這個體積膨脹過程形成鋼化玻璃強大的內應力,造成鋼化玻璃自爆。引起玻璃自爆硫化鎳直接在0.04mm至0.65mm之間,平均粒徑0.2mm。。
因為硫化鎳的晶型轉變,導致體積增加,從而引起的自爆會在局部生產放射性裂紋,如圖1所示,如果玻璃破碎后仍留在框內,則在破碎的起點處可以比較容易找到一個“蝴蝶”形狀的圖案特征,從自爆后的玻璃碎片中產生的“蝴蝶斑”,以傾斜45度角看,很容易在玻璃的板心看到一個較小的黑點至于“蝴蝶”中,正處于裂紋之間,而且自爆破損的玻璃裂紋的走向是由中心向四周散開的。
對鋼化玻璃進行二次加熱并退火的均質處理(又稱熱浸處理)是公認的解決自爆問題的有效方法。將鋼化玻璃再次加熱到290~300攝氏度左右,并保溫一定時間后緩慢降溫,使鋼化玻璃中的硫化鎳顆粒在均質處理中完成晶相轉變,讓可能自爆的玻璃在工廠內提前破碎。此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鋼化玻璃出廠后的自爆率,提高成品率,減小因自爆而產生的交通運輸、安裝及對后續工序返工產生的影響。目前國內主要是采用強制對流型電加熱熱浸爐來處理鋼化玻璃。已有的鋼化玻璃均質爐,其加熱箱大多設在爐體的頂部或后部,用風機將熱風通過風道向爐內的需均質的鋼化玻璃輸送熱風并使熱風穿過鋼化玻璃間的間隙吸回風機,不間斷地重復,使鋼化玻璃加熱到額定溫度,并長時間保持恒溫,已達到引爆其中有"自爆"隱患的鋼化玻璃的目的。但不足之處是溫度的均勻性較差、耗能多、維修和清理不方便,給生產帶來諸多不便。